close

20220308_121242.jpg

~~~~高速鐵路路線舊事心解20220427修編~~~~

****台北都會區共構段的高鐵路線「0K+000」至「16K+800」                                                       

台北車站國道客運轉運站開始啟用,也注定台北車站特定區的交通黑暗期需要再持續一陣子,或許等待東區客運轉運站及板橋車站客運轉運站增加運能後,才有機會改善;這也是台北都會區共構段長久以來無法破解的迷思,松山、台北、板橋隨著鐵路形成帶狀共構生活圈,平行的有台灣鐵路、高速鐵路、捷運板橋南港線、市(縣)民大道,加上在台北車站橫交的捷運淡水新店線、捷運機場線、國道客運轉運站,的確是台灣的心臟地帶,也是台灣人的最愛。

高鐵先行者左思右想,絕對不敢放棄台灣人的最愛,不論有BOT或沒有,高速鐵路台北都會區的路線及車站興建,都由政府自行辦理,有如心臟開刀大意不得,連結的血管需要維持運轉,相對的介面也需要面面俱到。

20220308_121136.jpg

20220308_121659.jpg

「從台北車站出發緩緩穿過台北都會區的西區地下隧道,過了板橋車站後,頓時從地下衝出地面」,說也奇怪,過了大漢溪,高速鐵路列車竟然往『北』開?而不往南開,與台灣鐵路TRA分道揚鑣。

高速鐵路已通車將近三年(補記:2009年文章),仍然擠在台北車站端末站運轉,也是因為高鐵松山車站已被高鐵南港車站取代,在高鐵南港車站未完工前,是無法分擔台北車站疏運旅客的責任,而消失的高鐵松山車站仍是名義上高鐵主線的起點0K+000,也是高鐵的源頭,朋友或許憑藉想像記憶「舊台鐵松山車站的出口,就是高鐵主線的起點0K+000」。

如果你是音樂愛好者,縱貫線的羅大佑、張震嶽、李宗盛及周華健的演唱會應該非常震撼、熱鬧,舊台鐵松山車站前(高鐵松山車站0K+000)的八德路是進入台北都會區的縱貫線,除了往南岔出的基隆路外,再往西直行的八德路,接上忠孝東西路到達台北車站(高鐵台北車站6K+245),經由中華路往南,再往西接上文化路到達板橋車站(高鐵板橋車站13K+330),才離開台北都會區,整個台北縱貫線的饒河街夜市、中華街商場、華西街夜市也是繁華喧鬧的。

20220308_132315.jpg

20220308_122719.jpg

高鐵先行者不願意放棄台北縱貫線,其實從歷史、地理及人文、水文都有其深刻意義,松山往東是基隆,順時針是雪山隧道到宜蘭到花蓮、台東,往南可以到新店、中和,水脈是基隆河,是原住民及戰後移民必經之路;台北車站是中心,往北是北投、淡水,往南銜接新店,水脈是淡水河及新店溪,是台灣所有住民的中心交會點;板橋往南是桃園、新竹,水脈是大漢溪,是南台灣及閩南移民的跳板,台灣心臟之說實不為過。

至於其他如松山機場路線或關渡路線,都有其一定的限制,簡單評比下自然遜色,選擇台北車站共構是資源共享、利益共享及生命共同體,如果記得9年前的納莉颱風台北都會區地下災情,想必是非常值得警戒的,如何整體調配資源,如何化解介面衝突都是主事者關鍵課題。

20181219_114340.jpg

20211220_103405.jpg

****改變台灣交通未來史的大轉彎「15K」                                                      

桃園八德的地主一夕之間夢碎,關鍵就在板橋南雅南路特二號道路(現為台65線)下方的高鐵路線「15K」大轉彎,由原規劃山線調整為定案綜合線,原規劃桃園八德車站特定區的地主一片譁然,瞬間美夢成幻影,而新的桃園青埔車站特定區的地主各個驚喜,突然獲得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由此可知,主政者需要非常小心,更扯的是報載一度傳聞震驚社會的桃園縣長公館離奇血案,也與大轉彎的變化有所關聯。

「從台北車站出發緩緩穿過台北都會區的西區地下隧道,過了板橋車站後,頓時從地下衝出地面」,說也奇怪,去高雄往南前進應該是較為合理的路線,貼著大漢溪右岸(東邊),在三峽前方跨越過大漢溪(三鶯大橋),很快就可到達八德?路線直,長度短,經費少,工程困難度就只有大漢溪河川橋的長跨徑橋而已,為何捨棄不要呢?

高速鐵路列車竟然「15K」大轉彎,來個75度往西隨著台鐵路線大轉彎,這個地方轉彎半徑是高鐵路線排名數二數三的小,更神奇的是同樣跨越過大漢溪,卻在16K+800前與台灣鐵路(往南至桃園)分道揚鑣,更離譜的到達19K前,竟然往偏西北方向直衝迴龍山區及林口台地,難不成是要出海了後續會再紀錄這段工程困難度最高、又貴又麻煩的路線!

20210630_101059.jpg

20181001_111144.jpg

高速鐵路已通車將近三年,雖然非假日高鐵桃園青埔車站每小時僅停留南下、北上各兩班列車,yy沒事或朋友來訪,有時總愛坐在摩斯漢堡裡面,喝著咖啡看著外頭,有台灣人包括南部人、北部人,有歐美外國人(不會分別英、美、法),有日本人最多,大陸人較少,但大部分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帶著大件行李」來往桃園國際機場,甚至非常多隨身攜帶有小型行李(NB),台灣大車隊的計程車也是生意不錯,車站內外人來人往,感覺還是不錯!。

高鐵先行者或國家主政者責任是非常大的,當國家門面加上高鐵車站後,是有增加賣點的,對於地主的衝擊與對國家交通未來願景,只要認定是資源共享、利益共享及生命共同體,也是好的。

DSC09069.JPG

DSC09060.JPG

         ****尷尬樹林段「18K」                                                      

打開Geogle的地圖,可以清楚看到桃園國際機場與台北盆地的相對位置,當主政者的高鐵決策是銜接桃園國際機場時,三位高鐵先行者的鐵路前輩,戮力的尋找可行的路線廊帶,樹林地區首當其衝,出塞的第一道關卡。

Geogle的地圖上明確標示,桃園國際機場場址的緯度高於台北盆地的板橋車站,「從台北車站出發的高鐵列車穿過台北都會區,過了板橋車站後從地下衝出地面,隨著台鐵路線來個「15K」大轉彎,跨越過大漢溪後不得不在16K+800前與台鐵分道揚鑣,尷尬的經過樹林地區,於到達19K的台北軍人公墓前,默默的往偏西北方向直衝迴龍山區及林口台地穿進隧道裡,突然消失在保安街口。

DSC09056.JPG

DSC09085.JPG

樹林是有特殊記憶的老地方,20年前剛回台北的時候,都在浮洲橋、大漢溪西盛堤防預定地的垃圾堆及豬舍打轉,曾幾何時大漢溪的樹林、西盛堤防相繼完成,周邊堆積二十幾公尺的垃圾山也清除不見了。

隔年進入高鐵興建計畫時,這段路線不是這樣的,台北共構段的高鐵工程也是由地鐵處在傷腦筋,沒想到忙了一年會有如此重大變化,世事難料,又能如何,若以成敗論英雄,高鐵興建計畫的成功又與樹林地區的人民有何直接關連?

為了更瞭解樹林地區,許多次前往都是轉了又轉,或許是邊陲,跨越大漢溪的橋樑仍然是藉由浮洲橋及新海橋,進入新莊、樹林後鐵皮屋工廠佔了很大的比例在80年代,其中有幾個關鍵因素困擾著高鐵路線工作團隊!

DSC09077.JPG

DSC09082.JPG

*迴龍、林口山區仍然是高鐵工程最大的挑戰,有否可能幫助降低風險,是重大課題,舉例來說迴龍隧道施工時,地下水從洞口流出,解決之道是「設立礦泉水公司」?真正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16K+800前跨越台鐵及新樹路,著實讓橋梁設計者不得不然的將大筆鈔票花在長跨徑橋上;而尷尬樹林段的終點,最後是「生人迴避」,鑽過小巷子,找上先人的麻煩,於19K的台北軍人公墓前下方進入迴龍隧道北洞口。

*樹林工業區、國軍光華營區、公務用地,加上公寓社區,地上物的拆遷數量是步步為營的考量。都市計畫區及既有道路的跨越通過,也是以40m長跨徑橋梁來改善處理降低衝擊。

DSC09081.JPG

****翻轉的迴龍「20K」及林口隧道「25K」                                                       

「從台北車站出發的高鐵列車剛剛從地下衝出地面,見到天日的興奮心情,隨著不到一分半鐘的時間就快速經過了尷尬的樹林地區,蹦的一聲在先人的安息地,直衝迴龍山區及林口台地穿進隧道裡,留下的是有速度感的機械聲及風聲,而外頭又是黯淡的水泥牆面。(加註:如果可以漆上一道七色彩虹,或許有進入時光隧道的感覺。)

由Geogle的地圖上可以清楚看出來,在整個高鐵路線上有三處明顯的偏東西走向的路段,第一段就稱它是翻轉的迴龍及林口隧道,其實是指這段高鐵路線在往南規劃時,為了避開桃園地區的精華地段,不得不採迂迴的往西偏北方向繞一大圈,再進入桃園蘆竹地區,以便銜接至桃園國際機場附近,並設置有台灣門戶概念的高鐵桃園車站。

DSC09087.JPG

台灣河川有一個專有的定義,從河流上游「面向」下游(出海口),河川的右邊稱之為「右岸」,河川的左邊稱之為「左岸」;台灣鐵路(包括高速鐵路)也有一個規矩,由台北車站出發往台灣西部走廊的台中、高雄,靠近火車頭就是1車順序編排,直到車尾車數越多,同樣的,由台北車站出發往後山台灣東部的宜蘭、花蓮、台東,靠近車尾就是1車順序編排,直到火車頭車數越多;所以當南迴鐵路通車,環島鐵路一通,由台北車站出發不論往西、往東、往南、往北,火車繞一圈,所有車站月台編排列車停靠位置,都不會有問題!

更複雜一些,翻開Geogle的地圖,上為北、下為南、右為東、左為西。路線工程設計圖面上則是左為里程起點,順序到右,不論是看Geogle的地圖或是拿起指南針,認真的朋友別讓翻轉的迴龍、林口路段給迷惑,以下就列舉幾道解題!

20220106_173349.jpg

*林口隧道是台灣高速鐵路計畫的第二長隧道,全長超過6公里,林口隧道加上迴龍隧道及跨越台1、台1丁公路高架橋長達9公里路段,是台灣高速鐵路工程最艱難完成的路段之一。

*林口隧道最大的挑戰仍然是地下水的問題。

*曾幾何時,思想家覺得高速鐵路的南港 (-2K)、台北(6K)、板橋(13K)車站加上桃園車站(42K),都是地下化車站,加上林口、迴龍隧道有8公里長,或許高速鐵路台北桃園路段的最佳規劃應該是全面地下化?是對是錯?反而是困難在平心而論!

*夾雜在迴龍及林口隧道之間的「跨越台1、台1丁公路高架橋」,短短1公里、20秒不到的時間,也曾經被歸類在六座地標性特殊橋之一。其中全真道院、龍壽國小及塔寮坑溪也曾在工作團隊的腦子裡轉了幾圈。

*最神奇的是迴龍隧道南洞口的新建工業城,高鐵路線規劃階段竟然不知不覺就讓出固定的寬度,高鐵也不得不因應對策,減少新屋拆除!

20220309_100113.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雁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