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1_123243.jpg

**上坡

「量力而為」是路線縱坡規劃的準則,生活何嘗不是一樣;「自不量力」帶來拋錨、車禍,有時還會倒退嚕,更慘的當然是墬落身亡。

有一次去衛生掩埋場勘查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下車後跟隨著現場人員一路往下到達工地下游出口的沉砂滯洪池場址,聽著現場人員說明,結束時,回頭一看,方才發現回去的路,是段陡峭往上的施工道路,結果可想而知的「喘」和「慘」,當然yy是最後一名抵達。

甲地到達乙地的路線規劃,除了直線加曲線的平面線形劃設外,上坡、下坡及水平的縱面線形佈設,將隨之而來,如何爬山、過河、下地,將直接衝擊工程困難度及工程造價。

20160719_093850.jpg

20160719_093856.jpg

先從路線工程之構造物談起,工程費用最低的土方路段(含路堤、路塹)、制式橋樑路段費用高一點、特殊橋樑路段更高、而隧道路段是工程費用最高,這是從工程經濟角度去佈設縱坡。

在障礙處的處理,最簡單的當然是拆除,其實這是最後手段,障礙包括有道路、河川、灌排、高山丘陵、都市計畫等,藉由上坡、下坡的調整,逐步排除障礙。

最後當然是交通使用工具,有人行步道、馬路、水路、產業道路、一般車輛道路、高速公路、傳統鐵路、捷運系統、高山鐵路及高速鐵路,坡度由03.5﹪,6﹪,14﹪繼續向上調整,向上坡度越大,當然交通使用工具越吃力。

從低地出發往高地前進時,選擇高坡度直接向前行是起初規劃的必然,當加入交通使用工具後,從人的體力,動物載運的能力,到機械運轉的動能,勢必作大幅度的坡度調整,所以高速鐵路仍是坡度限制較大的交通工具。

20170721_123020.jpg

20170721_123811.jpg

先前提到,當路線增加了高度的參數,以「直線」來走有時反而成為最艱苦的事,當決定交通使用工具後,首先定義其爬坡力(鐵路或公路)的一般坡度及最大坡度限制,而常被忽略的是爬坡長度,這是相當重要的持續力道,當快要爬坡力竭時,加上一線爬坡道或配置水平路段是絕對必要的。

從小時候就不喜歡爬山,近來又加上肥胖併發症,看到「上坡」臉就綠了,對於「人往上爬」、「水往下流」是有不同解讀的,當爬上目標、爬上山的最高點,你在想什麼?看得更遠!定下一個目標!或者開始走下坡,或是向下墬落?

其實,在高山上停留一下,360度環繞一圈,是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遠方美景!選個方向坐下來,躺下來,平靜下來,睡一下,進入夢境!

20190712_111008.jpg

20190712_135222.jpg

**水平

千山萬水終歸平靜大海,人生終點何嘗不是四腳朝天,安寧躺下?靜止不動是水平,沒有上下起伏也是水平!

甲地到達乙地的路線規劃,至少起點及終點會有停歇的地方,而路途遙遠的話,設置幾處中繼站也是必要的,當上坡爬山遇到困難,何妨設置水平路段,喘息一下!而下坡過溪谷前提早設置水平路段,也是一種緩衝作法!你覺得如何?

車站段及中繼站、停車場規劃為水平路段是較省事的方法,可以讓所有的旅行者及車輛穩定下來;水平長度一定要足夠,能越長是越好,範圍能越大也越好,讓大家充分的休息,準備下一段旅程。

20190712_115344.jpg

20190712_115351.jpg

山區隧道內避免配置水平路段,這是為了安全考量。水平路段除主體工程外,其他周邊相關設施是可彈性配置(含坡度)。如果不是終點,記得「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水平路段是有功能性的,是承接上一段旅程和繼續下一段旅程,水平的長度及水平的廣度都需要審慎思考。

如果繼續下一段旅程是陡俏的路,儘早結束水平路段,可增加配置緩坡的空間機會。如果土地使用困難或地形特殊時,停車場規劃的股道數或車位數,是需要衡量實際車輛運轉強度,進一步調整,足夠即可。

人生起伏,上坡、下坡,其間是非常困難安排水平;波峰、波谷不會有夾雜平靜的海面,這是自然的現象!而隨波逐流的結果,常常是到人生終點才能平靜下來,朋友!你願意如此嗎?或許換個人生規劃,在數個起伏間,尋找休息的中繼站,停下腳步,放空自己,做個紀錄,「路長,心更長」!

20160716_110653.jpg

20160716_113035.jpg

20160716_113819.jpg

**下坡

下坡是路線工程師的盲點,也是人生經歷最困難的處境,確認目標往上爬其實並不難,最不容易的反而是人生走下坡時,何處是最低點?

在高山上停留後,你是往前或往後?

如果往後!也許享受成果,也許緬懷功勳,也許嘲笑上坡路上的重車!但記得你真的要回到原點?或快點回家嗎?

如果往前!提醒你「上山容易,下山難」!下一個目標是在哪裡?另一個山頭嗎?如何跨越過溪谷(甚至是類似太麻里溪)?

甲地到達乙地的路線規劃,上坡爬山遇到困難,最簡單的處理配置是花錢挖隧道,而下坡過溪谷?架橋或涉水?

20190206_133113.jpg

DSC02020.JPG

基本考量是先就路線工程構造物之工程經濟性及經常使用強度,包括路堤、一般河川橋、特殊橋樑、而河底隧道是最不建議的配置。

路線最低點是最困難決定的,從88水災應該會有所啟示,「水位」並不是災害唯一要件,加上200年頻率洪水位已隨超大降雨量的不斷標高,而失去科學意義,但「相對高程」會是非常重要的參數,如跨越溪谷段的淨空、排洪容量及水土環境。

下坡規劃比較被忽略的是下一個目標的相關參數,清楚定下目標的高度,下坡的選擇會彈性許多。下坡也需要考量交通使用工具的性能,如摩擦力或煞車力。

20190712_140004.jpg

DSC03031.JPG

DSC03034.JPG

88水災使得台灣碰到921大地震後最大的災難,家園、人民淹沒在洪水及土石流中,這是需要政府及全民團結一致,儘速救人救災,積極重建再起;相同的,步步高升的喜悅成就感,翻轉成每況愈下的挫折失落感時,人生如何在經歷下坡的困境時勇敢面對,首先,上坡、下坡、人生起伏如自然無常,我們需要承擔下坡的事實和人的軟弱,跌倒或滑落可能必然發生,接受別人的幫助及藉助其他外力,是有必要的!

而接續的是設定停損點,盡快確立下一個短期目標,隨時謹慎踩煞車,身體重心向後仰保護頭部,時時抬頭看著前面遠方、方能前進步伐穩健。最後,下坡最怕煞車失靈,只要「不放棄」當涉水過溪流後,一定有向上的路和光明的未來!台灣加油!

20170721_131212.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縱坡度 車站水平
    全站熱搜

    雁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