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大武
台東鹿野
*單線(單軌)
單線是行動力的最低需求,是可採雙向的!單線與單行道差異頗大,單行道的設置存在著我行我素的單向思維,較不適合於路線規劃的總體考量,歸類為特殊路段較為適當。
「路」是人走出來的,存在著劈荊斬棘的起初,隨著交通使用工具的發達,路線寬度的決定取決於使用量及交通工具。人的肩膀寬度決定起初單線的寬度,這是最低的需求,「60公分」代表著底限,否則動彈不得碰觸難免,「49」公分的座位寬度只好改以速度取勝。
還記得台鐵淡水線上的單線路牌嗎?路牌代表著擁有前行路線的安全及使用權;而今捷運淡水線以雙線配置,除了北投站、淡水站以外,南來北往的列車各自行駛自己的軌道,順暢便捷。
花蓮鳳林
台中台中港
近幾年來,油價上漲,飛機運轉成本增加,座位變小,班次變少,台鐵東部幹線及南迴線成了yy另一種使用選擇,花蓮到台東的直達車,一路暢行無阻的開,兩個小時就可到達,非直達車則需增加一半的時間,如何計算交會列車的時間和地點,是台鐵運轉規劃人員最大的學問,對的,單線最需要是「禮讓」。
單線是路線的基準,單線行的通,隨著使用量的增加,則擴充雙線或其他運轉方式都有其可能性,所以路線規劃先行者必然是面面俱到的詳密考量如下:
1.路線規劃以單線開始,路工、橋樑及隧道可能樣樣俱全,完整性是最重要的。
2.單線的雙向功能,是必須考量相對方向的方便性,如下坡(回程就是上坡)。
3.單線之對等閉塞區間考量,運轉時間取得配置適當,減少空等浮時,如中繼車站及號誌站設置待避線。
專業的登山客開山路的時候,常常順道在樹枝上繫上帶子,在地上訂些木樁橫條,在陡峭的爬坡處綁上麻繩,為的是什麼?「方便」下山的路,包括自已和大眾,這也是最基本的規劃原則,加上「耐心等待」,都是為了走更安全的路。
台南拔林
新北牡丹
*雙線(雙軌)
雙線是互不侵犯的基本配置,捷運系統是最標準運準模式,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或許可以說,台北捷運中運量木柵線的雙線配置是最簡易的!有點像兒童樂園的電動玩具!
隨著工業革命的腳步,交通工具推陳出新,汽車、火車逐漸成為主要代步工具,公路、鐵路的需求一下子暴增,人的肩膀寬度已不再能決定路線的寬度,甚至汽車、火車的橫向寬度也不足以完成路線寬度的訂定,由單線改善為雙線最主要的參數不是「X、Y、Z空間座標」而是「速度」,也可以說是「時間」。
宜蘭礁溪
台南
當人類對「等待」失去耐心的時候,「禮讓」不再是英國紳士的學養時,攻打掠奪「圓明園」的理由,竟然是英法聯軍等不及清朝咸豐皇帝的「回應」,真扯!從此,南來北往的車輛只好各自行駛自己的軌道,最簡單的「分隔島」設計配置形成人為的楚河漢界。「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標語到處可見,人與人、車與車,不論前後、不論左右都需要距離,文明社會下的產物,竟然是「距離」,安全的要件也是「不相往來」。
雙線的規劃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全新的計畫,如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另一種則是改善工程(由單線增加為雙線),如台鐵宜蘭線、進行中的東線鐵路。其實規劃上差異頗大,一種是全盤考量,盡情揮灑;一種是順應現狀,綁手綁腳。
台東鹿野
宜蘭龜山
首先,全新計畫的雙線規劃也是由單線開始,只是增加了工程用地的考量,如有必要設置「橫渡線」或「迴車道」,以備維修或特殊情形使用。而由單線增加為雙線的改善工程規劃,其困難度是相當大的,有如穿著衣服縫補衣服,裁縫師傅只好小心翼翼避免針線刺痛客人,相同的在維持既有交通系統正常運轉下,規劃擴充雙線需要詳細考量如下:
1.清楚既有交通系統正常運轉下的資訊,了解既有單線歷來使用的優缺點,民眾使用的習性及民眾的期待、建議(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截彎取直改善路段)。
2.由於最主要參數是「速度」,所以需檢討既有單線的路線條件是否符合改善工程的運轉速度基準,而截彎取直路段的評估需要強有力的設計參數當擋箭牌,以免落入圖利特定人士的泥沼。
3.擴充雙線規劃需預留足夠施工空間,半半施工或局部封閉時間均需周詳考量。
4.工程用地的增加或車站、休息站的調整,亦需審慎處理。
當雙線完成時,速度加快,來往接觸時間縮短,甚至沒機會說上話,過去的「閃燈」、「按喇叭」示警的特殊暗號,已完全被紐澤西護欄阻隔,如果時間可以重來,真的有需要那麼快到達人生旅途的終點嗎?期待走走停停也是一種人生選項。
宜蘭蘇澳新
日本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