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8_151046.jpg

1999年(民國88年)12月28日台灣高鐵公司宣布"台灣新幹線公司"取得為高速鐵路列車的優先議約權利,也正式宣告歐洲高速鐵路列車系統在台灣經營9年的退場,相對的德國捷運西門子是否也漸漸地在台灣市場式微,改由美日分食也許留待再觀察,但明顯的"幻象機隊"和"法拉葉巡防艦"早已成為台灣孤獨的遊子?

這個時間點正是在20年前"921集集大地震"之後的3個月,也是台灣高鐵公司與政府正式簽約(興建營運合約)後僅僅4個月,如果單以商業行為"誠信"確實不值錢,2004年(民國93年)11月26日和解金僅僅6500萬美元(新台幣21億元),對比高速鐵路列車預算新台幣700億元到900億元,僅占3%,生意是如此做的嗎?事實上事後諸葛來說"國家重大建設"絕對不是"商業行為"也不是做生意,但BOT能做如此重大的改變,說真的不是簡單的事也不是單純的事!

20170801_133522.jpg

20191109_132544.jpg

台灣西部高速鐵路興建營運合約在高鐵列車部分一定有許多的規範,而承載高鐵列車的土木建築工程及機電號誌均是以歐洲規範來訂定,只是到頭來以較簡式的日本新幹線系統來營運,確實是有特別的學問,而從93年5月第一組台灣高鐵700T抵台至今已超過15年,台灣高鐵列車從規劃90組到簽約50組到實際營運34組,台灣高鐵列車長度再從規劃簽約16節車廂到片面更換12節車廂,從規劃簽約台北台中高雄三處駐車場到堅持北部汐止駐車場胎死腹中,高鐵月台使用長度從規劃施工420公尺到縮減實際營運為360公尺,但是高鐵車站從7個車站擴增到11個車站,輸運旅客總人次已突破6億人次的現今,台灣高鐵列車的未來應該如何因應,對策為何,也應該有些學問才對?

台灣高速鐵路建設計畫第三期如果有延伸宜蘭,有延伸屏東恆春,有新增高鐵車站,甚至未來有台灣環島高速鐵路網,那麼是否也該思考台灣高速鐵路列車的未來,難道還是單一的新幹線12節車廂嗎?

20191108_064442.jpg

20191109_090324.jpg

在紅配綠的日本新幹線17節車廂列車組合下,從東京站出發往北運行通過福島站(不停站),仙台站,在盛岡站紅色的7節車廂和綠色的10節車廂分開來,綠色的列車往北海道新幹線直行通過新青森站穿越青函海底隧道到達北海道的新函館北斗站,而紅色的列車隨後左轉進入原田澤湖線的秋田新幹線經過大曲站到達秋田站(東北新幹線+秋田新幹線+北海道新幹線)!

在藍白配的日本新幹線車廂列車組合下,一樣從東京站出發往北運行,在福島站白色的車廂就會和藍色的車廂分開來,藍色的列車往東北新幹線直行通過仙台站到達盛岡站或繼續往新青森站,而白色的列車左轉進入山形新幹線經過山形站到達新庄站(東北新幹線+山形新幹線)!  

20191108_064109.jpg

20191108_150601.jpg

相同的,日本新幹線的整組列車有6節車廂,7節車廂,8節車廂,10節車廂,12節車廂與16節車廂等六種的營運列車組合,可由東京站出發往西經由上越新幹線通達新瀉站,或在高崎站經由北陸新幹線通過長野站到達金澤站(12節車廂與台灣高鐵700T同型),而東京站往西往南到大阪站的黃金路線是經由東海道新幹線,途經新橫濱站,遠眺富士山,名古屋站,京都站到達新大阪站(16節車廂或8+8節車廂),如繼續往南是經由山陽新幹線通過岡山站,廣島站到達九州博多車站(16節車廂或8+8節車廂),如再繼續往南則經由九州新幹線通過熊本站到達鹿兒島中央站,這裡已是日本新幹線目前營運的最南端車站,當然列車的組合因應旅客運量及短途的車程,常常8節車廂是足夠搭載旅客的需求! 

中國高鐵部分大都採用長途16節車廂或8+8節車廂,而短途採用8節車廂較多,在站台地標繪製綠色藍色黃色或紫色以作為個別車次的車廂位置,並且在車站候車室及站台上的列車狀態指示跑馬燈出現相關搭乘資訊!

20170801_125153.jpg

20191109_090546.jpg

基於日本新幹線的列車服務區間已由300-600km逐漸擴大到900km甚至是1200km,因應不同的服務區間及搭乘旅客數量,列車的編組確實是朝多元來進化,相對於台灣高鐵列車的急迫需求,8節車廂實在有其進化的可能性,當然8+8節車廂在高峰旅運上編組在台北台南及台北高雄直達車是一劑良藥,反過來8節車廂配置在台北台中間及台中高雄間的吉慢車是彈性許多!

既然歐洲高鐵可以變形成日本新幹線,當然日本新幹線再回復原型也是一種選項,當組合的選擇一多,列車的採購就可有國車國造或技術合作聯合承購的最大化,只是框架在特定的對象終究是自尋煩惱罷了!

20191108_064732.jpg

20191108_064845.jpg

20191108_153601.jpg

也許穿越中央山脈已成笑柄,也許台灣環島高速鐵路網是個夢想,北台灣12公里的雪山隧道,南台灣的新南迴公路成真,改變一個念頭"隨溪谷而上,順溪流而下",心存兩岸(東岸和西岸),也許有一天高速鐵路列車緩緩由台北出發往東進入東岸花蓮,也許有一天高速鐵路列車由台南經澄清湖屏東左轉往東緩緩進入東岸台東,那時候就能不分彼此共享資源!

當然,如果往東岸延伸有8節的台灣高鐵列車,土木建築的規模是可以小一些,興建的費用就可以少一些,等待的時間也可以短一點,相對的彈性搭配方式就多一些!如果西岸有8+8節的台灣高鐵列車,既有的車站月台就可充分使用,罰站的旅客就可以少一些,車站前的站區聯合開發大樓也有可能興建的快一些,疲憊的商務朋友也可減輕壓力一些,如此國車國造計畫還是可能會多一線契機!

20191108_153604.jpg

20191111_134121.jpg

20191114_113323.jpg

時候到了,光說不練也是無濟於事,該往東走走!

20170801_123003.jpg

20170801_125312.jpg

20191108_150446.jpg

20191109_160743.jpg

20191110_144955.jpg

 

 

arrow
arrow

    雁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