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熟悉不過的地方,無意間拍下水鳥正在稻田裡覓食,常見的是水鳥在灌滿的水稻田裡悠哉的尋找食物!而隨著割稻機的運作,水鳥在旁裡穿梭跳動著尋找食物,有可能脫口而出「水鳥小心喔!」
貴仔坑溪的河口,近年來已是水鳥棲息的美樂地,每回夕陽走過田間都可輕易發覺有小鳥陪伴,不知不覺的問候一聲「水鳥近來好嗎?」
臺北盆地有山,往陽明山上走,越高視野越遼闊,綠色森林引領登高,山頭最高處是可以一面回眸台北盆地裡的煙花世界,雲霧間僅僅發現渺小迷濛,遠景是漂亮,但亦只有101大樓一枝獨秀;另一面竟然可以遠眺藍藍大海,基隆港的外海,偶然間可以隱約看到商船劃過的白色水痕,絹細如絲線,而迷戀的是海天一線的無際!
臺北盆地有水,隨著溪流往下走,淡水河口夕陽餘暉,北投、關渡的水鳥世界,越往前走,夾雜著水流聲越能聆聽出和諧的奏鳴曲,曾幾何時,牛伯伯早已不在人間,福壽螺陪伴的日子是苦了一些,割稻機的機械聲還是可以提醒水鳥注意了,而最近突然發現隔壁的遠親前來拜訪後就定居下來,親戚不計較但總覺活動空間是少了許多,只聽說木柵動物園正在擴建水鳥健身房?
離開台北有一些時日,朝九晚五的作息漸漸不習慣,總認為台北應該是個好地方,有豪宅、有美食、有捷運、有資訊、有錢賺加上有Show Girl,是一等國民居住的示範都市,但曾幾何時「基隆河截彎取直的新生地區已形成內湖科技園區」、「納莉颱風造成捷運停擺一個月的缺口已趕工為南港軟體園區」、「禁建數十年的基隆河口已著手動土興建為士林北投科技園區」,加上張曉風老師跪著懇求停止的南港生技園區、松山機場的擴建私人飛機停機坪,這些都是一等國民的期待嗎?
當離開台北,可能是離開一個壓力圈,不論它是蒙古寒帶高氣壓或是太平洋熱帶低氣壓,如果期待水鳥旁邊的割稻機,割完稻仔就會離開,剩下的盡是水鳥的美食,反觀過來,隔壁的遠親多少要留給他們分享!
「壓力梯度」是很容易感受的,樓梯越陡危險性就高,樓梯放緩安全就增多,當李鴻源老師的工作團隊將莫拉克颱風的降雨量,重新放置在石門水庫及台北盆地集水區進行洪水演算後,發現台北盆地可能會形成湖泊現象!
或許遠離台北是逃避?但是當熱帶低氣壓形成超級颱風的時候,您還放心覓食如水鳥嗎?何不留給自己一條疏散後路,也同時給關渡水鳥多留一點空間!
春天的早晨仍有一樣不變的路子,帶著妹妹等候著阿姨的開門,突然間被清脆的叫聲吸引住,轉身抬頭的當下,母鳥凌空飛越而過,瞬時將口中的食物急速放入小燕子的張大嘴巴,嘰嘰喳喳來回數趟,已警覺到「燕子回來了!」。
這已是許久年的事,阿姨家院子裡的天花板牆角上,當春天的腳步到,燕子就會回來,去年的光景已見模糊,只知燕子來又去,是新鮮的一回事!今年,當第一次聽到小鳥再次鳴叫聲時,已是「溫暖的一回事」,四隻沒有長毛黃皮膚的小baby就躲在鳥巢裡,媽咪飛翔舞動的音頻,總能讓小baby準確的時點伸出大大的嘴巴等候媽咪的餵食,來回數趟總是窩心的感受!
進一步看著牆頂上的鳥巢,有黃土、有稻草,比較看過中國北京巨大的鳥巢,心中的想法截然不同,目睹北京的鳥巢是興奮的,是第一次親身接觸中國的「大型感受」,當然繼中國東北旅遊日記之後,再加以記錄黃河滔滔,黃土飛砂之行是一定要的。而眼前的黃土鳥巢,僅僅容得下四隻小燕子,有時候想燕子都是建築師,短短的時間成就一個孕育四個新生命的窩,「時空路子同樣走,為何低頭忙著轉,燕子傳承勤興巢,抬頭一望已四寶!」
第一次拜訪中國首先看到的是北京鳥巢奧林匹亞運動場,離開前的西安大雁塔是最後的一個景點,奮力登高到六樓的頂樓,四面八方望遠,仍然無法參透唐玄奘大師所寫「雁塔」的意涵!
燕子回來已不是頭一回,燕子為何回來?是單純為繁衍下一代嗎?而燕子回來的窩為何都是阿姨家?是安心、安全,還是感恩?
或許梅雨季節的關係,想記錄燕子哺育的過程,終究是慢了一拍,再看到的小燕子已經頭髮黑黑,肚子白毛,趕緊拍下小燕子的英姿,也或許真的再過幾天,小燕子翅膀硬了就會離開,也許是真的明年燕子會再回來,也許是真的燕子會再回來!
留言列表